冬天容易手腳冰冷,令長者們難以入睡。晚上不妨以熱水泡腳,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而且能消除疲勞,為家人換來好眠。雖然泡腳好處多,但萬一胡亂地浸,有機會弄功反拙,甚至危害身體健康。其實無論水溫、水量、浸泡時間、泡腳容器及泡腳後護理,各方面都十分講究,絕不能緊虎。大家泡腳前記緊留意以下6大注意事項,就可以泡得安心又放心!
1|泡腳最佳時間
最好在睡前 1 至 2 小時泡腳。不建議在飯後 1 小時內泡腳,因為吃飽後,血液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幫助消化食物。若此時泡腳,會將血液引導致足部,間接令消化系統缺乏足夠血液幫助消化,容影造成消化不良。空肚時也不要泡腳,因空腹狀態下,人體血糖較低,泡腳有機會造成眩暈。
2|浸幾耐?
因泡腳會加速心跳向血液循環,如果浸太長時間,會加重心臟負擔,建議最多浸
3|泡腳最佳水溫
水溫以 38℃ 至 42℃ 為佳,如水溫太高,不但有機會令足部乾裂和燙傷,而且血液有機會大量流向雙腳,導致腦部供血減少,造成頭暈,甚至昏厥。建議泡腳前可先以手掌感受水溫,水溫適中的話,才把雙腳浸於水內,以防雙腳燙傷。
4|泡腳最佳水量
建議水量可加至足踝對上 10 至 15 厘米,亦可加水至小腿肚,能促進小腿血液循環,防止靜脈曲張。
5|慎選泡腳容器
宜用木桶、陶瓷桶或泡腳機,不建議使用金屬盆,因金屬與中藥的鞣酸反應,會產生有害物質鞣酸鐵。另外亦不建議使用塑膠盆,因容易走溫。選擇水盆時,也要注意水深和底部面積。水深要夠深,足以浸至小腿。底部面積則要夠廣,足以讓雙腳舒適地平放。
6|泡腳後護理
因熱水會破壞皮膚角質層,容易導致足部乾裂。泡腳後應盡快拭乾雙腳,並塗上潤膚乳,防止足部出現龜裂。另外,泡腳時全身毛孔會張開,容易著涼,泡腳後記緊把汗抹乾,不可吹風,以免風邪入侵,引起感冒。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