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醫療券」是為長者而設的醫療津貼,除了可用來睇醫生,其實還可以用來支付多種專業醫療服務的費用。不想白白浪費每年的醫療券,就要先了解醫療券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善用每一分錢,守護長者健康。
誰可以使用醫療券?
「長者醫療券計劃」是香港政府自 2009 年起推出的計劃,旨在鼓勵並資助長者選擇適合自己健康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現時凡年滿 65 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長者均合資格使用醫療券。使用的方法亦很簡單,只要向任何已經登記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進行簡單登記,之後每次使用參加了醫療券計劃的私營醫療服務,都能夠以醫療券支付診金。
醫療券雖然稱為「券」,但事實上並沒有實體的票券,長者支付醫療金額的時候,金額會直接在電腦的紀錄中扣除,非常方便。
醫療券的金額可以累積嗎?
今年(2020年)的醫療券金額為每人 HK$2,000,用剩的餘額可以累積至下一年使用,最高的累積金額上限為 HK$8,000。
可以怎樣使用醫療券?
大家最普遍知道醫療券可以在看私家醫生的時候使用,其實長者還可以在任何已登記參加此計劃的醫療機構使用醫療券,當中有 10 種可以提供醫療券服務的專業人員,包括:
- 私營西醫
- 中醫
- 牙醫
- 脊醫
- 護士
- 物理治療師
- 職業治療師
- 放射技師
- 醫務化驗師
- 視光師
換句話說,除了治療性的服務,一些預防性和康復性的服務(例如:身體檢查、牙齒檢查、視力檢測等)亦可以使用醫療券支付金額。
醫療券適用於哪些機構?
已經登記參加醫療券計劃的醫療機構會在門口貼上醫療券標誌的貼紙。
如果大家想查看合資格醫療服務者的名單,亦可以在以下網址查看:
https://apps.hcv.gov.hk/public/tc/SPS/Search
不能於哪些機構使用醫療券?
雖然醫療券的用途廣泛,但亦有一些限制的,以下的活動就不能使用醫療券繳付金額了:
- 純粹購買藥物、眼鏡、海味或醫療用品
- 獲政府資助的公共醫療服務
- 住院服務、預先繳費的醫療服務及一間手術程序(如白內障手術或內窺鏡檢查)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