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社會忽略,認知較少的少肌症,雖然沒有帶來即時的健康風險,但嚴重性超乎你的想象,如: 身體代謝緩慢、跌倒、骨折、活動能力減弱,嚴重的導致殘障等風險。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表示,少肌症,指『肌肉數量』減少 及『肌肉表現力』(力量、韌度)下降,而引致平衡力及其他機能變差。例如,6大高危人士- 1)長期服用藥物、2)長期臥床、 3)60歲以上、4)缺乏運動、5)腦退化、6)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有較高機會患上少肌症,他們沒有吸收足夠的維他命D,蛋白質及熱量、甚少運動、荷爾蒙分泌減少、及因慢性疾病引起的併發症等,使肌肉慢慢流失。
根據香港統計處報告顯示,至2020年,男性及女性的平均壽命提高為82.2歲及88.1歲,因此我們更要注意身體健康,減少患病機會,特別是減低患上少肌症的機率 ;另外,2021年的人口數據展示,7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96萬,男性佔44萬,女性佔52萬。患上少肌症的男性超過11%,女性超過7% ,由此可見,普遍較多男性患上少肌症,及合共約18%患上少肌症。
留意以下2種測量方法,評估少肌症風險。
測量方法一:計時,7.5秒內行完6米
測量方法二:自我評估問卷(SARC-F 問卷)
*總分多於4分,有機會患上少肌症。
預防及改善少肌症之運動篇
除了飲食均衡夠營養,運動方面,則鍛煉一型肌肉纖維(慢縮肌)和 二型肌肉纖維(快縮肌)
搭配兩種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游水、競步、太極等
阻抗力運動-使用自身重量、機械器材啞鈴等
圖片來源:元氣網
短片來源:健康2.0
撰文:Kelsey
Pingback: 放下執著,排走負面情緒 | 把握3大退休要訣,提早計劃『第三人生』 – 老事兒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